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第一届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高层论坛专家精彩观点

发布时间:2019-04-09 浏览次数:

由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专业委员会、碧桂园集团莞深区域和深圳市斯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可持续土木工程发展高层论坛”于4月4日至5日在深圳圆满举行。该论坛也是第十五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中规模最大的分论坛之一。本次论坛会议以“新技术革命与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专家们从数字建造、智能建造与BIM等新技术着手,探讨新科技革命对土木工程行业发展业态的影响;立足于装配式建筑及新型建筑结构形式,探讨寻求推动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径;基于新型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分享解决土木工程资源短缺难题的方法;并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新工程管理方法入手来分析推动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途径。本次论坛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为与会嘉宾打造推动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交流平台。在此次论坛大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土木工程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而以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的融合,为这个仅比农业劳动生产率高的古老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

嘉宾精彩观点(参照嘉宾会议演讲顺序整理):

1、中国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组委会主任、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仇保兴

中国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组委会主任、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仇保兴

仇部长指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土木工程师同样责任重大,土木工程师应引领新技术革命,将信息化、新材料和新结构等与传统的土木工程行业相结合,从而推进可持续发展,并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2、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 丁烈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 丁烈云

丁院士完整梳理并深入分析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并指出服务经济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应采用数字技术推动建造服务化转型,提倡用工程互联网来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强调生活服务和用户感知体验。

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集团首席专家 肖绪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集团首席专家 肖绪文

肖院士详细介绍了智能建造的内涵和经历的阶段,同时从建筑业的竞争优势、信息化水平、建筑施工的用工成本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带来的广泛空间四个方面指出我国目前发展智能建造正当其时,最后介绍了智能建造的推进内容及重点。

4、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欧进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欧进萍

欧院士立足于目前中国大力推进及发展的装配式建筑,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要研究适应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并给出一些能保证装配式建筑整体性的有效隔震减振技术。

5、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 岳清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 岳清瑞

岳院士从钢结构、装配式钢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入手,用装配式建筑的六个标准把七大类的钢结构分别做了扫描,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装配式住宅钢结构。同时,对发展住宅钢结构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装配式钢结构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6、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 俞滨洋

             

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 俞滨洋

俞滨洋从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住建部的重点工作出发,分享了我国从科技和产业化的角度助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探索,介绍了关于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与实践,并对建筑产业科技进步与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嘉宾进行了交流。

7、中国建筑集团首席专家 李云贵

             

中国建筑集团首席专家 李云贵

李云贵从BIM这项新技术来展开论述BIM技术如何为建筑业提高效率和活力,分析了BIM的重要性,介绍了世界各国对推动BIM的做法以及中国在推动BIM标准方面做的工作,最后对我国应怎样更好地用好BIM、推动BIM给出建议。

8、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王元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王元丰

王元丰从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个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劳动力危机)入手,指出要将可持续理念贯彻到土木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并给出应用大数据方法进行工程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进行量化评价及工程结构的可持续极限状态设计的案例实践。同时,王元丰指出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可持续设计时,应结合BIM技术和AI技术,开展工程结构的可持续智能设计。

9、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 孙军

             

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 孙军

孙军就碧桂园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并诠释了SSGF在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建设质量和效率提升、绿色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标准制定和体系认证、产业工人培训、行业多方共赢等方面,如何为百姓建造好房子,助力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10、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香港理工大学候任校长 滕锦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香港理工大学候任校长 滕锦光

滕院士介绍了复合材料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优势,并针对建材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废弃处置阶段,指出将复合材料进行直接填埋不仅不环保,而且成本高,应对复合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从而推动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1、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荣全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荣全

马荣全从大数据时代下建筑业精益建造的角度出发,提出装配式建筑行业要实现智能制造一定还要再加信息行业,只有建筑业、制造业和信息业三者联合,才能催生出一个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智能制造。

12、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建技术中心首席专家、中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建筑学会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理事长 叶浩文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建技术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建筑学会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理事长、中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浩文

叶浩文提出,实现工业化建筑、装配式建筑的难点在于标准化的设计以及工厂化生产,这是实现规模化、智能化的基础。应本着“模数统一、模块协同、少规格、多组合”进行包括平面标准化,立面标准化,构件标准化,部品部件的标准化的设计。

13、奥雅纳工程咨询亚太区研发总监 徐润昌

             

奥雅纳工程咨询亚太区研发总监 徐润昌

徐润昌从新型技术在土木工程上的应用的角度出发,列举了虚拟技术、物联网、3D、机器人、无人机扫描在土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认为这些技术可以让业主或者其他利益相关方更好的应对土木工程未来的挑战。

14、香港理工大学原副校长 沈岐平

             

香港理工大学原副校长 沈岐平

沈岐平从多尺度、多区域可持续建设进行研究,包括国家、行业、城市、区域甚至建筑本身层面,研究可持续建设随时间和空间的发展。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可持续建设的决策支持系统,利用三维空间分析技术对建筑物的容积率和高度进行优化;并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相互之间的影响。

15、深圳大学原副校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邢锋

             

深圳大学原副校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邢锋

邢锋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提出建筑物资源利用方面关键是高效、高附加值的利用。其中选择性拆除可有效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移动式建筑废弃物现场资源化利用系统不占土地、使再生产品“零外运”及建筑废弃物“零排放”。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任重道远,提高再生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技术,将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变为朝阳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6、深圳市斯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斯维尔城市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 彭明

             

深圳市斯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斯维尔城市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 彭明

彭明对从BIM到CIM迎接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营模式变革进行了研究,指出应该逐步建立一个能够基于BIM、CIM的平台,从城市的规划开始,探索数字转型城市。认为未来把BIM和传统技术结合起来,互联网加大数据,形成的CIM平台会成为整个城市资产管理与智慧运营新的基础性平台。

17、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滕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滕军

滕军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主次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能够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抗侧移刚度巨大、工作性能高效、结构布置灵活,可以实现模块化拼装,具有空间拓扑的构成,可以应用在工业化建造、安全维护以及报废拆除的全过程中,是绿色建造、维护和拆除全过程的高性能结构体系。

18、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 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 韩林海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 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 韩林海

韩林海基于全寿命周期角度对钢管混凝土的结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系统规范的介绍了钢管混凝土包括制造过程、施工过程、结构服役整个发展过程的性能。

19、第八届亚洲混凝土学会国际会议主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福州大学教授 陈宝春

             

第八届亚洲混凝土学会国际会议主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福州大学教授 陈宝春

陈宝春从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应用于土木工程可持续的角度出发,指出从全寿命周期来看,由于抗拉韧性好,构件外表观性能好和承载能力大等特点,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比普通的混凝土在碳排放、能源消耗方面更可持续。

20、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薛小龙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薛小龙

薛小龙分析了在新时代、在新发展理念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信息环境,工程管理的一些发展趋势,提出“新工程管理”的理念,并探讨了怎么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适应新工程管理要求的人才。

文章来源于:可持续土木工程研究专委会
 

 

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行政东楼后座630     综合办:020-39366799

学工办:020-39366267   教务办:020-39366419   学科与研究生办:020-39366453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广州大学管理学院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