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由新华网主办的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京举行。在下午的“科技筑基 智启未来”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广州大学管理学院与新华网联合发布了《中国高校数字技术创新指数(2024)》(以下简称《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三级职员周德进,新华网党委委员、首席信息官姚予疆发表致辞。
新华网党委委员、首席信息官姚予疆致辞
姚予疆对本次教育论坛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强化论坛的凝心聚力作用,使其成为数智时代多元智慧的交融高地;二是彰显论坛的引导价值,在数智赋能未来的征途中担当思想的引领者;三是发挥论坛的前瞻洞察效能,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行业的融合发展中把握先机。他指出,十五年的新华网教育论坛依然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快速成长、充满活力的少年,新华网将努力把教育论坛办成教育行业内具有影响力、强大传播力的政策、智慧、思想交流分享的盛会。
会上,我院与新华网合作,共同发布了《中国高校数字技术创新指数报告(2024)》。报告由我院副院长黄琼宇教授进行解读。《报告》以中国2868所高校为研究对象,获取了2014-2023年期间超过104万条专利数据,筛选出2328所从事数字技术创新的高校,涵盖了5大类、32个中类和96个小类的数字经济行业,并涉及超过86万条数字技术专利数据,为评估中国高校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水平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支持。
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琼宇教授解读报告
《报告》显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高校的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普遍较高,主要省份包括江苏、北京、浙江、广东、陕西、湖北、山东、四川、上海、湖南。江苏、浙江和广东高校数字技术创新总量排名前三,但北京、陕西、上海的校均数字技术创新数量排名前三。“双一流”高校及“双一流”学科高校总数为144家,但贡献了数字经济小类中专利总量的52.3%,在全国高校的数字技术创新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理工类高校数字技术创新优势明显。高校数字技术创新活动最活跃的领域集中在数字产品制造业,其次为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因此,高校的数字技术创新主要服务于国民经济行业中的制造业、居民服务与修理等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国高校数字技术创新合作活动内化性特征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报告》展示了中国高校数字技术创新的整体发展态势,为评估中国高校的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持。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昌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翊分别展开主题演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言献策。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昌宏作主题演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作主题演讲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翊作主题演讲
参加此次教育论坛的师生代表合影
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院长黄琼宇及田勇刚、陈建硕、肖文迪、彭伟恭等师生代表受邀参加此次论坛。近年来,在学校2+5“数字经济与智慧管理交叉创新平台”支持和学院“德商-数商-智商”三商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引领下,薛小龙教授带领团队建立了一套基于大数据思维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评价体系,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积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与南方日报合作,先后发布了《广东工业互联网创新指数》《广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研究报告(2022)》《中国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2023)》《中国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2024)》《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金融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4)》等重要成果,迅速扩大了学院在数字经济创新领域的影响力。本次报告是团队首次以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为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