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数字经济“家底”几何,如何评价广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态势?哪些城市的数字经济创新水平较为领先,数字经济综合创新能力500强企业都有谁?
由南方日报和广州大学联合组建的数字经济创新管理研究团队,汇聚了管理、统计、经济、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专业人员,持续多年跟踪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态势,围绕数字经济创新如何推动社会经济增长、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社会价值创造等重要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出首份广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
报告创新性地采用企业微观大数据反映数字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大数据思维与分析技术,遴选出广东省4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统称“科技型企业”)作为数据采集对象,收集2017—2021年有效专利数据160余万条,从全省、“一核一带一区”、21个地市、179个区县(含中山、东莞街镇)、数字经济各个行业类别、不同类型企业等多维度全景式刻画分析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态势。
经研究发现,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产品制造业是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最高和企业最集中的数字经济产业。珠三角(大湾区9市)整体创新水平居于全省前列,北部生态区5市整体创新水平高于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7市。
接下来,由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广州大学数字化管理创新研究院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南方日报合作完成的《广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研究报告(2022)》蓝皮书也即将出版,敬请垂注。
①城市分布
珠三角城市包揽前9,汕头跻身前10
从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城市排名情况来看,“一核”珠三角9市位于全省前列,其中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位于前五位;
“一带”沿海经济带城市中,汕头市表现抢眼,位列全省第10位,领先于其它沿海经济带城市及北部生态区5市。
“一区”北部生态区中,清远市表现亮眼,位于全省第11位。整体来看,北部生态区数字经济创新水平高于沿海经济带。
而从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平均)看,“一核一区一带”各城市平均水平排名相较综合创新水平排名表现出较大差异,珠三角核心区只有深圳、珠海和广州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沿海经济带的汕尾市位列全省第二位,这主要是因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共同拉高了城市创新均值。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城市数值相同、排序不同,原因是数值后面小数位略有差异。
发明专利深圳居第一,东莞超广州,珠海超佛山
从入围统计的42295家企业来看,深圳无愧于“科创之城”,无论是创新企业数量,还是数字经济发明专利数量,都遥居全省第一,其中发明专利数量更是占据广东半壁江山,创新企业数量超过全省的1/3;东莞的创新企业数量低于广州,但创新的“数字经济含金量”更高,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的数字经济发明专利数3.86件,高于广州的0.87件。
企业500强:一半在深圳,珠海接近莞佛总和
以广东省4229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评价对象,2017年至2021年5年间,以涉及数字经济产业的有效专利和正在申请专利为依据,课题组遴选出广东省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前500强企业。
从城市分布来看,深圳占据了半壁之多,广州以111家位列其后,在两座超大型一线城市之外,珠海的企业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不容小觑,几近东莞与佛山之和。惠州、中山则各有15、10家入榜。
沿海经济带(东翼)的汕尾市、汕头市共3家企业进入500强,沿海经济带(西翼)的阳江市有1家企业进入500强,北部生态区的清远市、韶关市共有3家企业进入500强。
②区县分布
宝安南山龙华最高,黄埔居广州第一
从县域(街道/乡镇)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看,前20位均处于珠三角,深圳有7个市辖区进入前20名,宝安、南山、龙华和龙岗位分列前4;广州有7个市辖区进入前20名,黄埔和天河位列第5位和第6位;佛山市和东莞市各两个区(乡镇)入列,南海区排名略高于顺德区,东莞则有长安镇、松山湖入榜;珠海市和惠州市也各一个区上榜,分别为香洲区和惠城区。
③行业分布
制造大省“底色”:数字产品制造业遥遥领先。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将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划分为五个大类,分别为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
从全省数字经济产业综合创新水平看,数字产品制造业位于第一位,包括计算机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等;这表明,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是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主战场。
数字技术应用业位列第二位,包括软件开发、互联网相关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位列第三位,数字产品服务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
④企业分布
企业20强:华为腾讯维沃分列前三,穗企缺席十强
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前20强企业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位列第一(创新水平1000),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位列第二(创新水平843),两家企业均位于深圳;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位列第三(创新水平721),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位列第四(创新水平593),第3、4名企业均位于东莞;位于珠海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五(创新水平445)。
地域分布来看,深圳市有11家企业,广州市有4家企业入围全省前20强。此外,东莞市有3家企业,汕尾市和珠海市各有1家企业进入全省前20强。
从上述20强企业专利申请情况看,华为和OPPO两大公司表现亮眼,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明专利数量均超过了一万件。专利达千件以上的企业是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和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对话广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薛小龙
“一区”创新水平高过“一带”:强在数字产品制造业
南方日报:以专利数据作为分析依据,有怎样的科学与合理性?
薛小龙:高创新性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专利是反映企业和产业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专利数据因其具有良好的权威性、规范性、完整性、连续性,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数字经济报告等均将专利数据作为衡量国家和区域产业创新水平的重要依据。研究团队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率先开展了专利的数字经济产业类型分类研究工作,将专利按照数字经济5大类32个中类156个小类产业进行了对照分类,从企业、产业、区域等维度对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情况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为准确把握广东数字技术创新动态,科学研判广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态势提供了科学依据。
南方日报:从数据上看,广州在数字经济综合创新发展水平不及深圳,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薛小龙: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数字经济创新主体体量的差异性,深圳市的数字经济创新企业数量是广州市的近两倍;二是数字经济创新主体质量的差异性,深圳市数字经济创新平均水平要高于广州市;三是数字经济创新主体活跃度的差异性,深圳市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的数字经济发明专利数量3.45件,高于广州市0.87件;四是数字经济创新主体头部企业创新水平的差异性,头部企业对拉动本地整体创新水平作用巨大,在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前20强企业中,有11家位于深圳市,高于广州市的4家。
南方日报:在做这份课题的时候,哪些数据是出乎意料或是情理之中?
薛小龙:“相信数据的力量”是我们科学研究秉持的基本理念。“出乎意料”其实是得出的结果打破了我们的传统认知,揭示了隐藏在数据里的“关联关系”,而“情理之中”则是大数据验证了大家的“常识”及数据所显现的“外在态势”。
首先,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水平来看,广东省数字经济各类产业创新水平差异较大。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产品制造业是目前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最高、创新活动最活跃的产业,其创新水平远高于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产品服务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广东省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数据表明,广东省从事数字产品制造业创新行为的科技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7%,制造业已率先成为广东省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主战场。这是“情理之中”的“常识”。
其次,从区域数字经济创新水平看,北部生态区5市数字经济产业整体创新水平和平均创新水平总体上均高于沿海经济带的东西两翼7市。从经济体量上来看,2021年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6502.09亿元,北部生态区地区生产总值为7282.33亿元,北部生态区经济体量不到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经济体量的一半,却在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水平上实现了“换道超车”。分析结果显示,从事数字产品制造业相关创新活动的企业,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共有1056家企业,东西两翼7市共有939家企业,从事数字技术应用业相关创新活动的企业,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共有163家企业,东西两翼7市共有118家,北部生态区从事数字经济创新活动的企业数量明显比东西两翼要多。这有点儿“出乎意料”。
再次,从城市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来看,沿海经济带的汕尾市数字经济创新平均水平位列全省第二位,仅次于深圳市,明显高于珠海、广州、东莞等珠三角核心区城市。这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识常识,确实“出乎意料”,深入分析发现,汕尾市数字经济创新主体头部企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作为汕尾市的头部企业,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均进入企业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500强,其中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位居全省第13位,推动了汕尾市数字经济创新平均水平的提升。
【监制】薛小龙 陈韩晖
【统筹】薛小龙 程鹏 黄琼宇 朱慧
【数据分析】薛小龙 郜小平 谭宪宇 高鸿铭 陈建硕 张昭
【制图】陈乐
【海报】吴颖岚 谭唯
【联合出品】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广州大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南方产业智库